來源:物聯卡平臺(智宇物聯) 2019-05-08
三大運營商生產研發的物聯網卡其所支持的功能,主要應用于共享產品、智能安防、智能物流、智慧醫療等科技領域。電信集團于2018年9月起要求全國物聯網卡進行實名認證,無疑...
”三大運營商生產研發的物聯網卡其所支持的功能,主要應用于共享產品、智能安防、智能物流、智慧醫療等科技領域。電信集團于2018年9月起要求全國物聯網卡進行實名認證,無疑給予智能項目增加了無限的難度,特別是每一張身份證只能實名五張卡,對于大量需求物聯網卡的企業來說,是無法做到的。比如說共享單車,每一批次的采購小則一二十萬張,多則上百萬張,試問要用多少張合法的身份證才能實現得了。各大運營商也清楚個中的為難,所以物聯網卡自推出起自今,物聯網卡歸屬于企業而非個人名下,那么電信集團就物聯網卡要求實名認證的背后原因又是什么?
1. 信息泄漏
近些年物聯網卡的大規模售賣導致很多不法分子,通過實名制竊取個人證件信息。一些私人物聯網卡商將客戶個人的身份證圖片信息盜賣,不過現在運營商的普通手機卡嚴格實名制期間,一些黑卡擔心被注銷或者繼續使用,購買三照進行冒名實名制,給不知道的用戶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2. 物聯網卡不面向個人
有些人看中了物聯網卡的流量費用低,然后安裝在手機上使用。其實物聯網卡的主要是作用在智能設備上,并非面向個人市場。物聯網卡流量資費相對手機卡來說便宜很多,再者就是物聯網卡歸屬于企業名下而非個人,如未實名,那么容易被不法份子拿去干違法的勾當而無從追究,平添市場的混亂同時也加大了執法的難度;三來由于資費便宜而不被珍惜,可能流量用完就直接丟棄,增加了運營商制卡的成本。
3. 市場亂象
物聯網卡大批售賣在個人市場的根本,大概是物聯網卡推出了物聯網流量池模式,可以同時滿足多個客戶的大流量需要。當月流量不夠使用,還可以自由疊加。更可恨的是一些小服務商為了吸引個人用戶,推出所謂的無限流量,導致于電信物聯網卡在個人市場上泛濫成災,混肴視聽,價格也是參差不齊,給B級智能設備所需的企業帶來了無上的困擾,同時也增加了更多正規服務商的服務難度。且電信集團也未推出相應的制衡規則,導致電信物聯網卡在個人市場是愈演愈烈。
現在即將迎來5G時代,運營商和各大物聯網卡代理商也正在將服務和功能變得更加完善和專業,使得利益更大化。